石牌保卫战日军真实伤亡情况
日本军队伤亡25718人。石牌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并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它挫败了日军入峡西进的白日梦,粉碎了日军攻打重庆的部署,遏制住了日军肆意践踏的铁蹄。石牌保卫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结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石牌保卫战我方伤亡多少人
"石牌保卫战中,我方士兵英勇抗敌,伤亡惨重。
由于战事激烈,具体伤亡数字难以精确统计。
据估计,我方伤亡人数可能达到了数千人。
"
石牌保卫战中我方伤亡人数很多,难以精确统计,可能达到了数千人。
由于战争的残酷性,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激烈的战斗中,我方士兵英勇抗敌,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导致伤亡人数很多。
同时,由于战事过于惨烈,精确的伤亡数字难以获取。
石牌保卫战胡琏受伤了吗
胡琏并没有受伤。
石牌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湖北宜昌石牌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胡琏,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军长,在石牌保卫战中担任了重要角色。根据历史资料,胡琏在战役中并没有受伤的记录。石牌保卫战最终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胡琏及其部队在战役中的表现得到了高度评价。
石牌保卫战指挥的是谁
石牌保卫战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间,发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场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并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保卫石牌的指挥官为陈诚和吴奇伟。
石牌保卫战誓师词
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涟,
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坚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钦,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尤今人之视昔,吾何惴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 。
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此为胡涟将军在展开石牌保卫战前一日的祭天誓词
抗战石牌大捷,最漂亮的一仗在哪
石牌大捷是在台湾的某些人吹出来的,后来被网络引用了,其实当时从战略态势来说,根本就没有这一个所谓的节点。只是日军攻到这里就没有再往下攻了。事实上从这个地方进行攻击得不偿失,到处都是崇山峻岭,日军想攻也得费很大的力量,没有必要,可从其他地方绕过来,比方说湖南从贵州和陕西都可以,只是太贫穷,利益不大。当时日本已经获取中国80%以上的资产和GDP了。
陈诚指挥的石牌战役,石牌战斗是胡链,今年去三峡人家旅游,专门问导游石牌保卫战,导游告诉我宜昌人民感谢陈诚,我问石牌不是胡琏驻守的吗?导游说不知道这个人!导游让我看看宜昌保卫战,我后来发现石牌只是一个战略要点,石牌本身的战斗并不激烈,战斗主要是国民党海军(武汉打光了舰艇)布雷狙击日军舰艇沿江上行,胡琏负责火炮及火力掩护,整石牌战役是以石牌为中心,在周边展开,南从恩施,东从宜昌,东北从荆门等地展开激烈战斗,最危险的时候是一个叫什么芋的地方失守,直接威胁石牌,后来经过惨烈战斗国军收复后日军收兵!宜昌保卫战结束!胡琏不能说没有功劳,居功至伟还差得远,所以宜昌人大部分并不知道胡琏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参与的部队有几十万,很多部队都打没了!胡琏部损失并不大!
no ,就不存在“石牌大捷”这个战役名称,因为在石牌核心阵地根本没有爆发郭战斗,日寇也基本达成了“鄂西会战”的战役企图。只是在敌人主动撤离后,方天第18军战后夸大了战绩,重庆军委会对外公布时进一步夸大,遂有“鄂西大捷”之称,而在鄂西战役中,仗打得最漂亮的也不是黄埔四期胡琏,而是三期王耀武。
(胡琏剧照)
首先了解一下日寇第11军关于鄂西会战(日军称为“江南江北歼灭战”)的作战要旨:“从侧背摧毁防卫四川门户宜昌对岸之坚固既设阵地,对妨碍长江通行的敌势力试行压迫,粉碎其抗战意志,同时使宜昌船舶回航,开通航路”,所以日军的两大重要战术目标,是占领与石牌隔江相望的渔洋关,同时寻歼第六战区有生力量。
最关键的一点,是11军司令官横山勇从头到尾都没有西进四川的设想(实力也不允许),但是重庆方面及六战区不这么想,确实怀疑日军攻占石牌后会溯江西上,所以把石牌保卫战上升到战略高度。所以说,对第18军和胡琏第11师的做法,可以理解,却不可以夸大,因为战斗主要爆发在曹家畈、北斗冲、八斗方等外围阵地,日军伤亡轻微,更没有发生什么几千人的“白刃战”。
日军在进攻渔洋关和遭到反击进行防御期间,战场伤亡也远大于石牌附近的战斗,经过20多天的厮杀,日军击破第六战区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和江防军主力,六战区各主力军除第18军外均遭重创,伤亡失踪超过50000人,一度到了没有机动兵力可调的窘境。至5月27日,集结在宜昌的53艘日船也顺利开往武汉,对陈诚的部队而言,这哪里是什么大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懂抗战历史,不要信口开河。
石牌保卫战,是鄂西会战的重要部分。
鄂西会战对于日军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打通同宜昌的运输线,将大量船只转移,同时补充兵员补给,打破国军的封锁。
第二,机会要占领石牌要塞,保证这个控制三峡的重要支点,同时通过进攻作战重创江防军,尽量歼灭国军有生力量。
但国军及时识破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在日军合围圈内被部队经过一段时间作战,果断突围。而日军攻击正面的部队,诸如石牌的国军,利用地形层层防御。
而日军进攻兵力有限,在鄂西这种复杂地形,无力吃掉这里这么多国军,只能退而求其次,试图尽量占领石牌。
还真好意思吹,除了郝伯村外,哪个脑子被门夹过的西方军事学家说过石牌大捷是“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了?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一下石牌之战的范围。实际上石牌之战根本没打到石牌要塞核心阵地,所谓的石牌之战战斗主要是指5月28日以后发生在八斗方,大朱家坪,小朱家坪,参战部队分别是我军第11师、18师一部和日军步兵第231联队,步兵68联队一部。
按照国府编撰的战史记载,自5月28日日军2000多人发起猛攻以后,“日军攻势甚锐”,各处阵地连续告急。29日起守军就不得不逐步后撤,30日大、小朱家坪先后失守。好在31日日军的攻势减弱,守军得以稳住阵脚。
而根据日本战史记载,在这几天的战斗中第231联队27日攻克偏岩,29日开始进攻牵牛岭(这两处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石牌之战范围),当天就抵达石牌正面,可以说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像样抵抗。倒是步兵68联队在和第11师的战斗中损失不小。特别是大朱家坪一战双方以手榴弹互相猛攻,苦战以后才突破我军阵地。
日军停止进攻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目标仅仅是打击第10集团军、第29集团军、江防军,并护残留在宜昌的日军船只前往武汉。在前期战斗中,第10集团军下属的87军,94军和第10集团军下属的第73军都遭到重创。
不过在此后在和江防军的战斗中,日军的进攻受挫。特别是217、218联队一部在牵牛岭遭到重创。217联队参战的一个大队大队长广濑义福少佐被击毙,218联队第一大队大队长野口重义少佐重伤,配属给他们的山炮大队也损失惨重,只能掩埋山炮撤退。
217、218联队被击退以后,作为先锋的68联队、231联队显然不可能继续孤军冒进,加上战略目标基本达成,日本并没有继续西进的打算,所以日军没有继续冒险进攻石牌,而是逐步撤军。
在整个鄂西会战中,我军死伤将近四万,而日军上报是死亡1306人,受伤4812人,其中在石牌作战中死伤的大约有1000多人。在5天的战斗时间里死伤1000多人,这个战斗烈度在抗战里也只能算一般,勉强击退敌军也算不上大捷。所以石牌之战根本无法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
胡琏石牌保卫战是真实的吗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石牌大捷”这个战役名称,因为石牌保卫战在核心阵地根本没有爆发过战斗,日寇也基本达成了“鄂西会战”的战役企图。
只是在敌人主动撤离后,方天第18军夸大了战绩,重庆军委会对外公布战报时又进一步夸大,遂有“鄂西大捷”之称,而在鄂西战役中,仗打得最漂亮的也不是黄埔四期胡琏,而是三期王耀武。
是真实的
石牌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43年5月至6月期间。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在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指挥下,与日军第十一军军长横山勇率领的日军第3、第13、第39师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在石牌三条重要防线与日军进行了殊死决战,最终取得了胜利,成功阻止了日军对重庆的进一步进犯。胡琏作为11师的指挥官,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努力和牺牲精神得到了认可。尽管有些历史资料对石牌保卫战的细节和成果有所夸大,但胡琏在石牌保卫战中的努力和贡献是确实的。
石牌白刃战详细经过
石牌要塞保卫战。十一师官兵在胡琏将军的指挥下英勇战斗,日军始终未能踏进石牌一步。
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岭上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停战,更不是休息,而是仗已经打到无法开枪的程度了,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肉搏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就此爆发。三个小时没有枪声的拼杀后,白刃战落下了帐幕,1500名中国年轻的士兵静静地躺在了生他们、养他们的祖国大地上。